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- 襄阳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10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运营 > 正文

做运营:你如何快速划分你的用户?

发布时间:2016-05-12 22:45:11 所属栏目:运营 来源:鸟哥笔记
导读:你是否对用户有足够的了解,又能否快速对他们进行划分?考验你的能力到了!

做运营:你如何快速划分你的用户?

互联网音乐产品中有哪几类用户?

这应该是音乐App的产品经理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。用户群细分是最常见的用户研究手段。一下子去理解所有用户是很难的,但是分而治之,则会容易很多。这同时也是市场营销课程的基础,去理解细分市场是每个营销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。在这点上,产品经理和市场营销是相通的。

划分用户群能直接产生的作用,就是更好的理解产品的目标用户和市场竞争情况,包括:

1. 有哪几类用户群?

2. 这些用户群的特点是怎样的?数量大致是怎样的?

3. 竞争对手们覆盖了哪些用户群?

4. 哪个细分是市场的空白?而哪里又是远期的必争之地?

5. 产品从起步到成熟的竞争策略是怎么样的?先做哪个用户群,再做哪个用户群?

可以看到,产品经理心中的整个大盘,其实都与划分用户群有关,将它称为一个产品由始至终的关键点都不为过。传统的用户研究中的用户画像,就是最终产出不同用户群的典型特征。那么在立项之初,产品经理要通过自己去快速划分用户群的时候,应该怎么做呢?

在网易云音乐立项时,我们为了快速划分,做了这么几件事:

1. 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定性的用户访谈,覆盖不同类型的用户;

2. 根据访谈的结果,分析出划分用户群的因子;

3. 利用因子来划分用户群;

4. 通过问卷调研等方法来进行初步的验证。

下面就通过这个流程来详细介绍快速划分用户群的方法。

一、通过定性访谈,分析出划分用户群的因子

我在做网易云音乐之前,对内容社区型的产品有过积累,了解UGC的基本用户群体——内容贡献者和内容消费者。我通过这两条线去访谈了身边不同的用户,分为这么几种(每种需要区分男女、年龄段,平均大致3-4名用户):

1. 用户A,资深的虾米音乐用户,创建过很多精选集,也有很多粉丝(因为虾米音乐在杭州,比较容易找到这样的用户面聊);

2. 用户B,音乐互联网产品从业者,做社区运营的;

3. 用户C,独立音乐人,不红;

4. 用户D,大学生/高中生,喜欢买打口CD,听欧美的摇滚乐;

5. 用户E,白领,上下班听音乐,以国内的流行音乐为主;

6. 用户F,35岁以上的资深乐迷,家藏非常多的CD;

总共花了2周时间访谈了大约20名用户,每次访谈的时间从半小时到3小时不等。有的用户很善于聊天,能够提供很多想法,就会边喝边聊很畅快;有的用户不健谈,半小时之后对话就很干了,只能草草结束。但只要用心去寻找用户,用心去聊,典型的用户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,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划分的因子,还可以带来很多产品上的灵感。

这个信息搜集的过程非常重要,是产品经理了解用户的第一步。我认为不管职位高低、工作年限长短,在面对一个新产品时,产品经理都要亲力亲为去做这一件事,才能对用户群有直观的了解,才能看清楚血肉所在,而不是看似清醒实则模糊。访谈时,尽量选择面对面交流,谈话间的语气、神情、用词,都会是有帮助的细节,并且往往面聊才能真正催生出被访者的兴趣,从而挖掘到更多的信息;实在没办法,才选择通过电话、视频或IM来访谈,并且请选择你认为重要性一般的用户。

在访谈过程中,我了解到了音乐的喜好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子。不同的音乐喜好决定了看待音乐的态度。有人将音乐看作职业,有人将音乐看作最大的爱好,有人将音乐看作陪伴,有人将音乐看作消遣,有人将音乐看作背景音乐。态度的不同,决定了用户在已有的音乐产品上的不同的使用行为——发现音乐的方式,听音乐的方式,分享音乐的方式,音乐相关付费的方式,都有所不同。同样也决定了不同的用户,最终选择了在用哪些音乐产品。

另外一个重要的因子是年龄。这是通过我自身的经历得出来的(可以看到在选择访谈对象时,就区分了年龄),通过访谈验证了这个结果。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消费品,人类从出生起就会对音乐、节奏有反应,甚至在母亲肚子里时,大人们都会给小宝宝听莫扎特、贝多芬的传世名作。每个人自己的音乐口味,都是逐步形成的,大众一般都是这样的节奏:

1. 一开始听歌,但是并没有固定喜欢的歌手。从中学开始,逐渐有了喜欢的歌手,有的甚至是偶像(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,如今这个趋势可能从小学就开始了)。

2. 大部分人会由同学影响,开始接触更多的流行音乐。在80、90后同学中的意见领袖,则是很早就开始在网络上受到影响,继而影响自己的同学。

3. 到了大学,接触面更加广了,这时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喜好,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口味。以前有些喜欢的歌手感觉一般了,有些成了一生的偶像,也有些新接触的歌手打开了音乐新世界的大门。

4. 毕业后参加工作,越来越忙,音乐口味逐渐定型,这时很难再接受新的音乐类型,因为:没时间、没有主动的兴趣。当然也有例外,例如熟人朋友推荐的歌,以及大街小巷都在听的歌。

可以看到不同的年龄段,就是用户形成音乐口味的不同阶段,而不同阶段的用户的行为,就会有很大的不同。因此我选择了年龄作为另外一个因子。

总的来说,因子可以分为两类:基本的人口属性(如年龄、性别、教育程度、职业等)和垂直领域属性(在音乐中就是音乐的喜好程度)。划分一个二维坐标系的用户群,用两个因子就足够了。

二、利用因子划分用户群

利用年龄和音乐的喜好程度,最终我们划分的用户群如下:

做运营:你如何快速划分你的用户?

各种用户的简单画像是:

学生中的意见领袖:在中学、大学时就先于周围的同龄人接触新鲜的音乐趋势,受欧美、日韩、乃至小语种的音乐影响很深,会积极的给同学们安利自己喜欢的音乐。他们兴趣爱好广泛,有挺强的表达欲,尤其是在互联网传播发达的今天,他们能在网络上和同好聚集在一起,不再像80后喜欢欧美摇滚那么孤独。音乐是除了学习之外生活中很重要的事。

普通学生:音乐口味刚起步,喜欢在年轻人中流行的音乐。但如今的学生与80后做学生时又不同,现在他们有更多的偶像可以去追,虽然是普通的音乐口味,但也分了很多“派别”,而80后在学生时代几乎清一色的周杰伦王力宏孙燕姿梁静茹……音乐是缓解学习压力的好帮手。

意见领袖:多存在于一二线城市中的高收入人群,从CD时代就家藏很多,不少人有一书柜的CD。对于喜欢的音乐流派和艺人如数家珍。虽然有固定的音乐口味,但也经常去接触新的音乐风格,听过的音乐数量以万计,音乐是生平最大的爱好。

大众用户:普通的音乐口味并且已经固定,对新的音乐风格不感兴趣。接触音乐的渠道主要是排行榜、娱乐综艺节目、周围朋友的传播,偶尔听到一些小众的音乐,但记不住艺人。音乐好听即可,并不在乎背后代表的意义,音乐是一种伴随性的消费。

行业从业者:不仅是艺人、词曲作者,也包括乐评人、电台DJ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行业从业者的年龄显著降低,很多中学生就开始了电子音乐的创作。因为电子音乐创作门槛低,一个人也行。音乐对他们而言是自己的事业。

行业精英:占据金字塔最顶端的人,在音乐行业中拥有巨大号召力,流行偶像、实力唱将、乐坛祖师、唱片业大佬……掌握了传统音乐行业中最好的资源,拥有最大的话语权。音乐对他们而言是获得财富和名望的手段。

同时把音乐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加上,这样能看清楚市场的竞争状况:

做运营:你如何快速划分你的用户?

QQ音乐、酷狗音乐、酷我音乐、天天动听:这些是当时市场上用户量排名靠前的产品,基本都经营了7-10年左右,拥有很广的市场基础,产品知名度很高。这些产品都是围绕大众用户群来做的,但其中有些许不同:QQ音乐由于背靠QQ平台,用户群相对年轻(QQ的接触点是年轻用户);酷狗和酷我音乐由PC时代积累的用户群发展而来,用户的年龄相对较大;而天天动听主打音质好,在安卓市场上耕耘多年,拥有不错的用户粘性。但这些产品对于意见领袖用户群,基本没有吸引力。

虾米音乐:产品定位于高端用户,音乐内容由用户上传,曲库相当的完整丰富,在Web时代流量一度增长很快,吸引了很多高端用户。用户群年龄相对豆瓣音乐要大一些,在当时是一个小众音乐圈子。

豆瓣音乐:如果说虾米音乐是文艺青年、摇滚青年,那么豆瓣音乐的用户则是小清新。用户群没有虾米那么高端,同时年龄也相对低一些。也是一个小众的音乐圈子。

多米音乐:在这些产品中成立时间最短,专注于移动端发展的产品,定位于音乐口味相对高,同时更年轻的用户群体。多米在安卓手机厂商预装红利的时候发力,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用户。

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到,尽管在线音乐市场是个红海,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细分市场机会。在2010年成立的多米,就是选择了一个细分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初步成绩,尽管在2012年时还没能取得挑战行业大佬的机会,但已经能让嗅觉灵敏的人闻到机会。

三、通过问卷调研来验证

在通过快速划分用户群后,能对市场上的用户群和竞争对手,有一个直观感性的理解。对经验非常丰富的产品经理来说,有相当敏锐的判断力,能够做出初期准确的用户群划分。这种判断力取决于经验,而经验其实取决于之前的失败——在不断的失败中积累对问题的逻辑分析方法和对用户群的感性认识。

然而就算是再有经验的顶尖产品经理,总会遇到自己还不是很熟悉的用户群和市场,何况那些绝大部分的普通产品经理?面对的市场和用户群是复杂而多变的,在快速划分用户群之后,如何能够同样快速的进行验证呢?毕竟互联网行业对于速度的要求是人尽皆知。

这里介绍一种办法,通过问卷调研的定量研究,验证之前定性研究分析的结果,从而以较小的成本来鉴别自己判断的正确性。问卷调研主要需要考虑这一块:

1. 问卷的目标用户和投放渠道。为了达到定量研究的效果,研究的每一个类别的用户群都需要有足够多的样本,最好不低于50。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,问卷的用户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;但大部分情况我们都是资源紧张的,因此需要提前计算好所需的最少的用户数量。同时要考虑问卷的投放渠道,这个渠道是否匹配所想要调研的用户群?渠道并不是看上去用户量越大越好,而是与调研的用户群越匹配越好。

(编辑:PHP编程网 - 襄阳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